奔跑,传球,射门!开学了,复旦大学南区足球场又热闹起来。看着眼前的场景,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四学生何佳岭的思绪不禁飘向远方……
今年7月,在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胡军的带领下,她和其他11名来自不同学院、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“玛薇花开,绿荫课堂”支教团,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依撒小学度过了难忘的8天。
相比其他暑期支教项目,这个支教团的构成更为特别——12位同学均是复旦女子高水平运动员足球队的成员。除了在讲台前教授文化课,她们与孩子们的互动更多发生在户外操场上。在大凉山纯净天空的见证下,她们以足球为媒,走进这群同样热爱体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年龄不大,荣誉不少
从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出发,还要跨越100多公里、乘车3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布拖县依撒小学。不远处,云雾缭绕的连绵山峰清晰可见。这是出生在四川盆地内陆城市乐山的何佳岭,所不熟悉的四川的另一面。在出发前,她和队友们已做了功课,对这所以足球闻名的学校有了一定了解。
自2017年致公党四川省委、致公党成都市委开展的校园足球对口帮扶(“微光行动”)落地凉山布拖起,女足运动便在那里得到了蓬勃发展。2023年,依撒小学成为“微光行动”女足基地校,次年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。
在2024年四川省“贡嘎杯”凉山片区选拔赛暨凉山州第40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U10组别中,依撒小学女足队凭借坚韧的毅力和精湛的球技,最终以总计44粒进球、净胜42球的优异成绩荣获赛事冠军。今年4月,依撒小学U9组队又获得了“巴蜀雄起杯”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联赛第四名及赛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。
年龄不大,荣誉不少。这是复旦女足的同学对大山里女娃娃们的初印象。见面之后,孩子们热情大方的态度,则让大姐姐们倍感快乐。支教团成员、复旦中文系学生胡愈枫回忆:“刚一下车,她们就迫不及待地围了过来,一边笑、一边打招呼,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对我们的欢迎与好奇。”
对孩子们来说,一下子迎来这么多足球老师,还都是年长自己十来岁的女老师,很是稀奇。进入小学之前,她们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足球训练,全凭对体育的热爱和过硬的身体素质,通过了校级、县级两轮选拔,从全县12个乡镇中脱颖而出。作为布拖县第一个成立女足建制班的学校,依撒小学为选拔出来的女足苗子单独成立班级,一年级打基础、适应,二年级开始接受专业教学与训练。平时进行带教训练的,只有一名主教练和两名助教。
正式上课的第一天,胡愈枫就被孩子们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律所震撼。早晨7点不到,她已听到了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的声音。布拖县的7月,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盛夏。地处凉山州东南部金沙江流域,那里海拔高达2400米,属亚热带高原气候,哪怕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早晚最低温度也只有十二三度。在喜欢赖床的年纪,这群孩子却早已不需要额外的敦促,养成了不论冬夏、每日晨跑的习惯。半小时的晨训结束后,她们才会列队去吃早饭,准备迎接上午的学习。
玩得开心洪萨速配,才是足球最大的意义
和普通班级不同,每天下午2点到5点,女足班都要进行3个小时的足球专项训练。乍一听,时间也不算特别长,但别忘了,这可是在高原。
在高原低含氧量环境踢球,往往连职业球员都大呼艰难。初到布拖县的那两天,复旦女足的同学们也经历了不小的挑战。有人跑着跑着,就感觉“腿慢慢地不受控制”,更别说作为带教的她们,还要时不时吹口哨、在嘈杂训练环境中大声纠正孩子们的动作。
何佳岭表示,高强度的3小时之后,同学们都变得口干舌燥、嗓音沙哑,“感觉身体被掏空”,反观孩子们,一个个还是生龙活虎、意犹未尽的样子。有一天下午日照特别强烈,教练们望着孩子们通红的脸蛋和身上的汗水,本想减轻一下负担,提早半小时结束训练,没想到小球员们坚决反对,强调“一定要到5点才可以结束”。“那一刻,我们都被这种坚韧所感动,也暗下决心,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给予她们更多帮助。”
经过观察,复旦女足的同学们发现,从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来看,小球员们都很优秀,有的孩子跑动速度特别快,有的孩子擅长颠球、停球,但他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,足球是一项高度考验团队默契、依靠集体协作共创辉煌的运动。如果每个人眼里只有自己,只顾着带球奔跑,把射门作为唯一的目的,反而无法发挥出这支团队本身具有的能量。
因此在训练时,更多的时间被用于做分组传接球练习。“球员在跑动中的补位、接应、配合意识没办法靠一句两句说清,有时跑着跑着,她们又会‘忘记’传球。我们只能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练习中慢慢领悟,通过顺利传球积累的成就感改变固有认知,感受到协作带来的快乐。”胡愈枫说。
看到队员们站在教练的角度思考,根据小球员的特点因材施教,及时调整训练方式,从教几十年的胡军也觉得十分欣慰。自2007年成立以来,复旦女足捧起了许多奖杯,也留下了许多故事,一代代女足队员在集体中领悟团结、互助、竞技感与使命感,收获着成长。
“不可否认,对成功的渴望、对胜利的追求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。但不论何时,我们都不应该忘记,玩得开心,才是足球最大的意义。”他说,小球员身上的锐气宝贵而动人,但从长远来看,她们要面对的还有很多。
学习与“情绪小怪兽”友好相处
在依撒小学,复旦女足的同学们个个身兼两职——下午是教练员,上午是文化课老师。
这几年的寒暑假,这支由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支教团走过了不少地方。在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楠木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,他们开展了“小脚与大山,乡野与绿茵”足球支教项目,与足球少年们切磋球艺。在河南省巩义市子美小学,他们分享了个人的踢球经历,鼓励小球员精进球技、树立人生目标。
有了这些经验,他们更加胸有成竹。鉴于大家来自校内各个学院,胡军还特别提醒,“多多发挥专业特长,为孩子们打开窗口,让她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”
复旦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董亚男,和孩子们一样从小学开始踢球,深知这项集体运动不仅是对个人技能的磨练,也需要每位队员学习如何与自身的复杂情绪相处、与身边的队友和教练相处。于是,她精心准备了《情绪是朵七色花,管理情绪有办法》课程。
借助西班牙作家安娜·耶纳斯创作的儿童立体绘本《我的情绪小怪兽》,董亚男向孩子们介绍了五颜六色的“情绪小怪兽”,告诉大家快乐、悲伤、愤怒、平静、满足、无助等都是生活和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情绪。面对“神奇果”一样的情绪,可以通过觉察、接纳、理解、调节、激发行动“五步法”,逐渐掌握与“情绪小怪兽”友好相处的方式。
前一天组织训练时,她注意到两位小队员之间发生了摩擦,其中一位队员状态不佳、失误了几次,另一位表现得很着急,当场就站了出来,说“你快点下来,让我上”。可想而知,两人当时都不太愉快。董亚男记住了两人的名字,随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以此为例,进行开导,让两个女孩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。很快,她们便和好如初。
“球场上,情绪是会传染的。孩子们其实是很纯粹、直接的,通过一些引导,让她们知道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去沟通,用更妥善的方式表达意见,避免和队友产生误会与嫌隙,接下来的配合才能更加默契无间。”董亚男说。
《足球运动中的身体奥秘》《奥运会与我们》《绿茵逐梦——从八人制到十一人制足球之旅》,以足球为主题,支教团准备了丰富的内容。同时,来自中文系、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还带去了《趣味文学选读》《侦探小说与影视》《趣味简笔画》《认识地球》等课程。大家想通过这些课程告诉孩子们,“足球很重要,但生活中除了足球,还有许多有趣的事。”
“我们都不能停止奔跑”
教学之余,支教团成员还随学校老师一同进行了家访。在三年级学生莫色日各家中,他们见到了她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们。尽管孩子的父母不会说汉语,只能由老师进行翻译,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莫色日各追求足球梦想的支持。
来自复旦大学2024级运动训练专业的谢心悦对此深有感触。小学一年级午休时,她被老师播放的动画片《队长小翼》吸引。看着主人公在赛场上闪闪发光、坚持不懈的样子,她被深深触动,当时恰巧校足球队在招人,她便主动报了名。可父母一开始并不理解。“他们认为踢球会影响学习,于是我只能加倍努力学习,用良好的成绩换取踢球的权利。”凭着这股劲,谢心悦最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,顺利考入复旦大学。
谢心悦深知,正因为有了家庭后盾,孩子们在面对艰苦训练和失败挫折时才会生出更强大的勇气。依撒小学校长赖学江的一番话,则让支教团对这群冉冉升起的“铿锵小玫瑰”更加欣赏。
赖学江告诉他们,2024年在凉山州第40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U10组别中掀起波澜的女足班,在布拖全县同年级横向比较评比中,数学位列全县第二,语文则高居第一。“我们相信,体育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,通过踢足球,孩子们从内向、胆小变得开朗、自信,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。”
对于“练体育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”的担忧,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外界的顾虑。“训练的时候全心投入,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。”球队主力中场球员,也是班里第一名的日比么牛各朴素的话语,打动了所有人。
8天的相处过得很快。离开时,孩子们哭了,复旦女足的同学们也都落了泪。滚烫的泪水背后,是跨越年龄与空间的惺惺相惜。正如谢心悦在告别时说的:“我看见你们对足球的纯粹的热爱,感受到你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,以及你们身上蕴含的未来的无限可能。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球赛洪萨速配,在终场哨响起之前,我们都不能停止奔跑。我和足球的故事还会继续,希望你们也能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。”
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